丽江古城北行十余公里,玉龙雪山南麓有一个叫做“巫鲁肯”的村子,意为雪山脚下的村子,这里便是玉湖村了。 走进玉湖村,就像遇见了一位老者,眉宇间都是时光留下的印记,无声处都是故事。 玉湖村坐落在玉龙雪山脚下,整个村子房屋都是用山上石头所建,玉湖村既是丽江的水源地,也是纳西民族之源、丽江文化之源。纳西族的祖先古羌族迁徙万里来到玉龙雪山下,从此定居下来。这就是玉湖村的最早起源。 海拔2760m,气候宜人,冬暖夏凉,美丽的雪山,晶莹的雪峰,为村落提供了一个壮观的背景。 村里居住的大多都是朴实的纳西人,虽然人数不多,但都朴素善良。不像城市人的冷漠,他们热情好客,就算偶遇坐在路边三两聊天的纳西阿奶,她们也会和你微笑示好,拉上你唠几句嗑。
生活在云端之下的人 心中都有一个山河梦 那里没有被高楼割裂的天空 只有天连着路,路连着天的无限荒野 那里没有被霓虹灯遮挡的星空 只有黑夜之中苍穹之上的万颗繁星 那里没有朝九晚五,虚伪迎合 只有日出日落,云卷云舒 那里没有喧嚣的人群,压抑的生活 只有以梦为马的自由
这个世界上 总有一些地方 能给我们童话般的梦幻意境 蓝天白云 雪山潺流 炊烟人家 风情酒吧…… 一草一木,皆是诗 一街一景,都是画 宛若安然存在世间的童话 这里,便是丽江!
静谧美好的蓝,藏在丽江头顶着的天空上。你在北方的雾霾里看不清三米,我在丽江的蓝天白云里挥霍肆意,这就是丽江的天空,蓝得透彻,云朵白得像是棉花糖。 丽江的慢生活就在于,每天吃完饭,摇椅上躺一躺,抬头就是蓝天,没有城市的喧闹,更没有空气的污染,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,都不会让你失望。
无论是坝子里灿若星辰的人文历史,还是雪山古城的静谧光影,都丰富而美好,足以让你在滇西大地上完成一次充满惬意的曼妙旅行。 听过一句话:不到丽江,不知人世间之美。深以为然。 大概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,丽江的美,似乎是无处不在的,它更像人人向往的天堂,美到再没有一个地方会让你觉得去100遍都不够。 如果说,人生中总会有些事让你留下遗憾,那么,“你还没来过丽江”这件事,会是其中一种。
在中济海,冬日甚浓的味道,要属湖四周一片片黄白相间的芦苇与茅草了。 中济海最北侧的围栏旁空地上有一大片茅草。 这里的茅草,离雪山最近,也最受雪山青睐。一阵阵微风含蓄而深情地邀请身材纤细的茅草,为雪山跳一段柔美的舞。 茅草们以风声为伴奏,在天空中摇出一朵朵白绒绒的雪花。仿佛雪山正在认真的下雪,让整个中济海都变得更加有意境,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。 西边的茅草是天空的 “邻居” 穿进中济海西边的茅草中,仿佛穿梭时空隧道,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
丰厚的历史沉淀,让800年丽江古城在时代的变迁中依旧保持着它独特的文化色彩。 有人说丽江古城是一个灵魂“收容所”,许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古城,有人为了疗伤、有人为了学习、有人为了美景、有人为了躺平……在古城,就有这么一个能满足所有人的地方——宣科书房。 走进纳西鬼才宣科先生创办的大研纳西古乐会,沿着标有工尺谱的楼梯拾阶而上,豁然开朗。 廊道悬挂着马锅头使用过的马鞍制作成的灯,空间中吊着纳西古乐里古老乐器做装饰,为书房赋予了文艺诗意的内涵。听上一段纳西古乐,喝一杯宣科先生每天早上必喝的咖啡,翻几本宣科先生的藏书,也体验一把大音乐家的生活。 宣科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有一间书房,人们能够从中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、纳西古乐以及纳西文化。其实,很多年前他便开始自己筹备书房的建设。如今他年事已高,不能再亲力亲为,于是宣科先生的女儿宣智莲、女婿文嘉便将父亲的心愿延续,创立了如今的宣科书房。
在丽江,光是纯粹的自然风光,就会让人流连忘返,觉得不虚此行。逃脱大城市的嘈杂与雾霾,丽江是安静清澈的。只要你抬头就会发现,蓝天与白云界限分明,似乎马上就要掉落下来。远处玉龙雪山磅礴大气,只一眼,便会被它所震撼。
泸沽湖湖面海拔2685米,湖泊最长9.5公里,宽7.5公里,最大水深90米,平均水深40米,面积49.5平方公里,蓄水9.5亿立方米,是一个风景很美的旅游胜地。
九月来丽江,答应我一定要去看看这些橘色的“海”。初秋的丽江,不只有连绵的雨,还有各处万寿菊花海。它们试图抓住金色季节的温度,在冬日到来之前,灿烂绽放。 这是距离丽江城区最近的万寿菊花海时逢雨季,空气中透着一股清凉风卷着花草的味道阵阵袭来令人心旷神怡。 黄橙橙的花朵呈半球形花瓣重重叠叠丰满硕大叶绿花艳,黄绿交辉远远望去,如同一片片橘色汪洋。